高尔夫伤害 训练肌肉神经协调度
高尔夫球打完十八洞得花几小时,感觉打了一场高尔夫,运动量不只是「很够」,还可能超过吧?不过,坜新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林颂凯表示,高尔夫球打一场下来,虽然得走4、5公里,但从走路的「步数」统计,并未达所谓「日行一万步」的标准。
一般人对高尔夫球有很两极化的说法,一个是「走太多路,是一个很伤关节的运动」,另一种说法则是「高尔夫球其实运动量不足」。林颂凯说,打高尔夫时走走停停,运动量最大的只在击球的瞬间,所以心跳速率也不能达到每分钟130下、持续30分钟的「333原则」,所以其实运动量也不够,如果民众是想用打高尔夫球来当成训练肌肉强度、肌耐力的运动,恐怕是不够的。
但这并不表示高尔夫球不是好的运动,林颂凯说,打高尔夫球的目的,并不在练肌肉强度,而是在击球时,上杆、下杆及收杆时,身体各部位的神经肌肉协调及准确度,还有在判断球,在选择挥杆角度、击球厚度等过程中,一个人心智的训练。
同时,打高尔夫经常是呼朋引伴,也是一个训练EQ、与友人互动有益身心的运动,对于年轻人及老人也相当不错。林颂凯说,走在软软的草皮上,其实已经有很大的缓冲力,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比起走在水泥地,或是校园操场等场所,都是伤害相对较低的。
虽然高尔夫运动没有和人身体直接冲撞,而且进行的速度也相对缓慢,却还是免不了会有运动伤害,林颂凯说,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一开始的握杆,及挥杆过程的动作角度环节上的问题。
因此,要预防我们这次谈到的腕部运动伤害,林颂凯建议,无论采取的握法是重迭式握杆法、互锁式握杆法或是棒球式握杆法,两手的手掌务必要隔着杆身保持平行,而且手腕不能伸太直,才能使腕关节保持在「自然」的位置,不会增加腕部额外的压力,而且要注意适度休息及治疗,就可以避免腕部发生严重运动伤害。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