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心理学角度谈高尔夫球运动的特点
作者:bjgolfer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5-16 浏览 9
  匡许恒,留美博士,运动心理学专家,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MG学院-大卫利佰特高尔夫球学院中国区总代理兼运动心理教练。   根据平时给学生上课的讲义,由助手翻译成中文,整理如下。   从运动心理看高球运动的特点   球类运动按照心理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等   第二类双人对抗运动:如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   第三类为个人无对抗运动,如高尔夫,台球等   相比其他球类运动,从运动心理的角度来看,高尔夫运动是最特殊的一类。其特殊性体现在关注的对象不在比赛的“对手”,而在于自己。一项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征,由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比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等团队运动,比赛前教练会和队员一起分析对手的特点并据此布置战术和比赛策略,这类运动强调团队精神和队友之间的密切配合。在心理学上,我们说这类 运动需要培养运动员所谓的广阔外部的注意,需要随时根据场上和对手的情形调整己方的战术。再比如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运动员需要分析对手的特点和心理变化,有时取胜不是自己打得有多好,而是对手失误,即这类运动有可以战胜的参照物,运动体现狭窄外部的特征,即注意的对象大部分在单一的对手。高尔夫运动没有对手作为参照物,比赛全程高度集中的关注在于自我心理的调节和控制,以狭窄内部的关注为主要特征。所以有人说高尔夫运动也是战胜自我的游戏。再深入一些,可以说高尔夫运动是一个人挑战自我心理、心智、耐心、意志和体能的游戏。   分析高尔夫运动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远,准,稳。远即击球距离远。比如在5杆洞和长4杆洞中,很多美巡赛选手超过300码的开球往往能够保证2杆上果岭从而创造小鸟甚至老鹰球的机会。这也是很多朋友喜欢炫耀自己开球距离的原因。然而距离远近对高尔夫成绩的影响远远小于准确性,在高水平的职业比赛中,距离的远近几乎不是影响成绩的因素,因为所有参赛选手的距离都足以保证标准杆上果岭。相对于距离,球的落点,即准确性要重要得多。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身高力大的业余选手开球超过300码,但是铁杆技术惨不忍睹,球很难标准杆攻上果岭。即使PGA竞标赛这样最高水平的比赛,也经常可以发现球偏离球道,被打进长草、沙坑甚至下水。上果岭的一杆(Approach Shot)准确性尤其关键。决定比赛的往往在于100码之内的准确性,包括各种短杆技术(Short Game),如劈起杆,切杆,沙坑和推杆等。本书将专门有章节论述推杆制胜,暂不在此赘述。而最重要的恐怕是最后一个特点,稳,即从第1洞到18洞、从第一轮到第四轮一直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会有大的起伏,无论在体力还是心态方面。在美巡赛这样的高水平比赛中一个洞打爆以及由此给剩下的比赛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意味着几十万甚至百万美元计的损失。如果说远和准都是技术基本功,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稳则更多的在于运动员心理的调节和控制。   “金熊”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holas) 说高尔夫比赛中技术方面只占25%,75%在于心理,因为心理是技术能否持续正常发挥的关键。心理决定你能否从始至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稳定的心态。   基于高尔夫运动的特点,除了技术基本功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很多“高手”的比赛成绩往往虎头蛇尾,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能下降而导致发挥不理想。从心理上需要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信心和耐心。这个往往是最难的,因为在几个小时的比赛中影响情绪的因素太多,比如自己一杆一洞没有打好,天气的突变,同组对手,观众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心理上反映出急躁、紧张、愤怒、自责、沮丧、担心,犹豫等不良情绪,任何一种不良情绪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动作的正常发挥。   多打比赛,不仅仅是技术经验的积累,更是心理提高的积累。这些内容我会在下面的专题中讲到。   因为高尔夫的特点,需要从小一个系统的心理训练,和技术训练同步。光有好的技术,只能是高手,不是球星,更不能成为大师。参加巡回赛的都是高手,但是球星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师级的更是塔尖上极少数。在技术上他们差别非常微小,把他们区别开来的不是技术,而是稳,是看不见的心理支撑。在万众瞩目的比赛中,比的是经验、智慧、胆略和心理素质。高手很多主业不是高尔夫,而是其他职业。因为比赛的奖金甚至不足以支持他们打比赛的费用。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