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高尔夫 》一书前言
作者:lucy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2-06-21 浏览 9
  我在想,该以什么方式向读者推荐这本“怪书”?   首先,这确实是本“怪书”,因为,除了“手册”或“秘笈”一类的教科书,中文世界从古到今还没有出现过完全以高尔夫球为题材的文学书。唯一的例外也许是我的另一本书,叫做《果岭上下》,但那只是半本书,其中一半内容与高球无关。这本书,收齐了近十年来所写的全部高球文章,共五十余篇,并按性质分为五辑,分别是:老虎伍兹的头一个十年、高尔夫文化、观战纪实、女子高尔夫和个人经验。   这本书其实不怪,只是有点来得过晚,英文世界的高球写作(Golf Writing),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英国的如达尔文的孙子伯纳德·达尔文(Bernard Darwin),美国的如赫伯特·沃伦·温德(Herbert Warren Wind,即H.W.W.),当代的如约翰·范恩斯坦(John Feinstein),名家辈出,名著如林。西欧其他语文,我不太了解,确知的是,东亚的日本和韩国,起步也比我们早门十年。   事情总要有人开个头嘛,何不毛遂自荐。   然而,凡事开头难,高尔夫写作的中文世界原是一块处女地,我想象的读者里面,如果已经习惯挥杆上场,也许不需要我特别介绍,他们肯定是两岸三地众多专业高球杂志的固定读者了。高球就是这么个怪东西,上瘾之后不千方百计找参考读物增加相关知识并力求上进,几乎不可能。如果只是喜爱运动而从来没摸过球杆的,读这本书之前,我感觉有义务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先简要谈谈高尔夫球的历史吧。   最常见的说法是,这是苏格兰东海岸的牧羊人玩出来的游戏。东海岸的一些港口附近,在海水与城市之间,往往有片荒地,除了牧羊,毫无经济价值。由于荒地连接海岸与城市,这里发展出来的游戏场地便自然称为“连接地”(Links)。从十五世纪到今天,苏格兰以及后来传遍爱尔兰、英格兰的高尔夫标准场地,大都利用类似的地形地貌,因此产生了最原始也最典型的高球场地和玩法,就叫做Links Style Golf(我音译为“陵克式高球”)。陵克式高球最符合自然条件,球场上的果岭、球道、发球台、沙坑和各种障碍,基本上都是大自然千万年的工作成果。这种场地不但化废为室,场地的维系也最符合环保要求,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养草,更用不着推土机移山填海,一切顺其自然。击球技巧方面也与现代风行世界的高球不同,陵克式球场的果岭,一般与球道自然连接,没有人造障碍,有利于低飞球滚上果岭。其次,由于这种球场所在的环境多在滨海地区,风大雨密,高飞球也因此失去优势。细心的球迷应已注意到,近年来的英国公开赛,尤其是天气恶劣的情况,老虎一定拿出他的看家本领“针刺球”(Stinger)。这个字很不好译,所谓“针刺球”,就像拳王阿里的触身短拳(jabs),他常说,这种拳“刺人如蜂”(stings like a bee),控制自如而有效克敌。老虎的“针刺球”,作用一样,他经常使用二号铁杆或三号木杆代替大头杆发球,挥杆的轨道低而平,击球后,收杆缩短,杆头直指目标。此法击出的球,力量集中,方向稳定,弧线低而长,最大程度地避开了风雨的干扰,落地后还能滚上一段距离。   我一向主张,两岸三地未来发展高球,尤其是平民化的高球,应力求遵循这个既符合环保要求又有经济效益的方向。   牧羊人发明高球的说法固然流行于欧美,但也不见得就是定论。主张此说者有个强有力的证据。公元一四五七年,苏格兰王詹姆斯二世颁布敕令,明文禁止高尔夫。这是高尔夫一词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见诸文字,同时也表明,这一游戏若非已经泛滥成灾,何须禁止?与苏格兰一海之隔的荷兰,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早在十三世纪,荷兰的历史文献中就出现了类似高尔夫游戏的记载。例如,“spel mitten colve”(用杆玩球)或“den bal mitta calven teslaen”(挥杆击球的游戏)。荷兰画家留下了大约四百五十幅绘画和素描,描绘人们挥杆玩球的场面,看起来跟高尔夫球的玩法没有两样。荷兰与苏格兰之间,自古便有商贸往来,谁能断定,苏格兰的高尔夫,不是从荷兰渡海而来?   前些年,美国还有过一则报道:日本最近发现了一幅古代版画,据说是中国明代的文物,画了三位小姐两名丫鬟玩球的场面。有趣的是,玩球的小姐各持一杆向地击球,丫鬟手里的球杆则杆头朝上,而且不止一根。这是不是意味着,球杆还按功能分类?而小姐与丫鬟之间的角色,是否即球员与杆弟(或称球童)?   总而言之,谁发明高尔夫其实并不重要。谁让高尔夫风行于现代世界,才是历史上的大事。这个过程,有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味道。   篇幅所限,而且本书内容中不时有些介绍,此处只需提纲挈领谈一谈。高尔夫球,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运动项目,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渡海播种”,发生在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半个世纪内。一八五一年,苏格兰人老敦(Old Willie Dunn)渡过突德河(River Tweed),把高尔夫带到伦敦的郊外。他的儿子小敦(Willie Dunn Jr.)是将高尔夫带进美国的第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小敦不仅球打得好,他还善于制造球杆,设计球场。美国的第一批球场中,有十五个球场是小敦的创作,其中之一的史卡斯德尔乡村俱乐部(Scarsdale Country Club),离我住家不远,至今仍享盛名。小敦在美国的开疆拓土事业,超出他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看中了美国这块潜力雄厚的处女地,先后从苏格兰诱导引进了大约二十位品德与技艺一流的职业高球专家,成为美国高球事业开创期的重要骨干。 除了职业球手,这段时间从苏格兰闻风而至的还有不少业余高手,他们原来的职业包括石匠、木匠、渔夫、铁匠和水手等,先锋战士们,带来球艺以外,也把他们的球风和性格留下在新大陆。这批人,由于出身工人阶级,性格基本坚毅、诚实、直率而顽强,从此形成了高尔夫球运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独特球风,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重视荣誉的比赛,球员对自己负责,没有裁判,自己记分,自己处罚自己。   一直到今天,职业高尔夫球手维持了这种“单打独斗”、“诚实至上”的传统风格,他们的职业生涯完全靠自己,连薪水都没有。   公元—八八八年,美国的第一个球场诞生,临时规划在纽约郊区的一个苹果园内,只有三个洞。到一九○○年,十二年之后,美国的高尔夫球场已经超过一千。今天,全美国的球场接近四万,每个礼拜还有一个新球场落成。经常参与这一活动的人口则在五千万左右。   第二个阶段叫“生根发芽”,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美国,主要有两个关键人物。   鲍比·琼斯(Bobby Jones)是世家子弟,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三十年代最伟大的业余高手。必须明白,那个时代的业余选手地位高、声誉隆,远在职业球手之上。琼斯终生维持业余身份,且成就非凡,他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同一个日历年内赢得四大满贯赛冠军的运动员(老虎的满贯虽然有连续性,但发生在两个日历年)。功成名就,立即宣布退休。退休后又创造了另一生涯高潮,开辟了奥古斯塔全国俱乐部,组织了四大赛之一的名人赛。琼斯是美国高球事业称霸全球的奠基人物,但在他那个时代,高球始终只是上流社会的游戏,权贵阶层娱乐社交的媒介,高尔夫的平民化,等待两个因素:现代媒体和群众英雄。这就来到了六十年代。   阿诺·帕默(Arnold Paoer)平民出身,父亲是佛罗里达一个高球场的管理员,从小跟父亲在球场混,学会了诚实、平和、谦虚和友善的做人处世态度。这种性格,跟他一生广结善缘、知交遍天下的成功经验,极为关键。他出道的年代,又恰逢电视开始普及的时期,帕默不仅把高球职业比赛带上电视,还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比赛奖金额,几乎可以说,他—人单枪匹马闯出了现代高球职业比赛的新境界,球赛广受注目,球员收入高涨,高球运动也日益普及和平民化,他被人尊称为“国王”(The King),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大型球类观赏运动的营运成败,往往取决于两雄相拼的局面,六十年代的高球普及,跟“国王”与“金熊”关系密切。 “国王”成名早,“金熊”登上舞台的最初几年,压力极大,赛场上加油鼓劲的绝大多数是所谓的“阿诺大军”,这批球迷,跟当代热门音乐粉丝的疯狂程度不相上下,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追随阿诺的比赛,全国到处跑。平心而论,阿诺的球固然精彩,但他的挥杆动作颇不正规,尤其收杆时转身动作僵硬,靠两臂向前高举来延长动势,实在难看。“金熊”是现代高球挥杆法的划时代典范。   第三个阶段应该叫做“开花结果”。这是以“金熊”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olaus)领军而群雄并起的时代。   尼克劳斯一生有两大贡献:第一,挥杆动作合理化。其中包括对以下各方面的新的理解:身体各个部位如何完美配合以求极大地发挥离心力;身体运动平衡与击球一贯性之间的关系;精神与心理状态对身体动作的影响等等。尼克劳斯有句名言:高尔夫是两脚之间和两耳之间的运动。前者强调身体平衡,后者说明“心”对“身”的决定性影响。第二,专业精神。体育运动职业化和大众化是现代文化的必然趋势,在高球领域,尼克劳斯是奠定这一重要基础的关键人物。当然,他之前的侯根(Ben Hogen),之后的华生(Tom Watson)等许许多多杰出的运动员,也都有过贡献,但“金熊”是集大成者,他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第四个阶段是以老虎伍兹为首的当代高球运动,应该叫做“传遍天下”。   老虎是个“革命人物”,他的革命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球运动本身的革命。老虎开创了一种现代体育运动的新风气,将身体的加强锻炼与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互相配合起来,完成了一种现代运动员的新风格新面貌,不但因此提高人的素质,也保证运动项目的成就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第二,他把所谓的“绅士游戏”(gentlemans game)变化成为道地的运动项目,新运动项目保留了核心的“荣誉制度”,洗除了上流社会消闲和炫耀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性格;第三,社会革命,打破种族藩篱,削弱阶级特性,开拓了平民化大众化的契机。老虎基金会就是为此目标设立的。   一个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往往跟超级运动明星的出现和随之形成的热潮有关(姚明就是我们熟悉的例子)。老虎从一九九六年变成全时职业运动员,十二年来,战况高峰迭起,历史记录不断翻新,造成了全世界性的老虎旋风,连带着也把高尔夫球运动推向世界各个角落。   本书所以特别侧重老虎,并以专辑介绍他头一个十年职业生涯从出道到三十而立的详细过程,原因在此。   作为现代运动项目的高尔夫球,在远东,尤其在我们的中文世界,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社会上的观感和运动文化本身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偏颇和缺陷。我自己曾经在台湾和大陆打过不少场球,所见所闻确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反省改进,举例说,高球场上必不可少的礼仪(etiquette),运动员对运动规则的严格遵守,根本没这个习惯。近年来,由于经济飞跃发展,高球普及极快,大批中产者和蓝领阶级投入,球场建设虽正在大跃进,但两岸三地至今竟然连一个公共球场都没有,基本上仍然是“观光事业”或“权贵社交”。这本书的写作,希望能引起一些讨论和反省。   高球文化在现代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里,与“公司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主要由于这一运动对人的品德、毅力、分析与决策能力,具有培养提高的宝贵功能。一九六九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除了插上国旗,为什么还要挥上几杆?这个动作绝非临时起意或神来之笔,其象征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