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卧底”当高尔夫球童(上)
作者:bjgolfer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5-16 浏览 1

  他们是高尔夫球会中职工人数最多的部门,是收入最高的基层员工,却也是最没有话语权、最逆来顺受还被看作低人一等的弱势群体。为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隐藏身份,乔装卧底,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球童生活。我们吃住在一起……   深夜,月黑风高,我扛着为数不多的行李来到海南某球场的员工宿舍。舍管阿姨睡眼惺忪地抱了一床被褥给我,表情里除了厌烦还有疑惑,不过也没有多问什么,带我上了二楼,近乎恶狠狠地砸着212房间的房门,一个没看清楚长相的姑娘没好气地来打开了门,我讪讪地摸黑走了进去,胡乱铺好床铺躺下,刚刚为我开门的姑娘在黑暗中悠悠地点了支烟,**无话。我当球童的日子就从这辗转难眠的**开始了……   次日一早,我与知道我真实身份的“接头人”林经理在宿舍一楼的员工食堂碰了面,地点虽不及《无间道》电影的楼顶那么隐秘,但双方眼神中的潜台词不约而同都是“你懂的”。林经理神神秘秘地说:“你来做体验报道的事只有我和李总两个人知道,为了让你能感受到球童们的真实生活,在这期间我们不会对你进行任何的特殊照顾,如无必要也要尽量少交流,以免引起怀疑。”   为了让这次的“卧底”生活显得更为逼真,我给自己捏造了一个假的身份——今年刚毕业的高尔夫专业学生,跟自己的真实背景有所相连,扮演起来也更驾轻就熟一些,只不过年龄“伪造”了几年。身为一个地道的80后,要在93、94年居多的球童们中淡定地说自己生于90年,心中还是有些发虚,但为了能让“卧底”工作顺利进行,无论如何也要厚着脸皮了。   壹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林经理带我见过了球童主管杨Sir,领取了两套服装和大檐儿头盔、沙袋、雨衣、风衣等其他装备。在球场里,可以同时见到的球童穿着分为两种,一种是蓝衣白裤,这些通常是已经完成培训,可以排班出场或是有过在其他球场工作经验的老球童,另一种是白衣绿裤,一般是正在培训中的新球童,初来乍到的我当然与其他新球童一样。以前总觉得球童长得都一个样,就像生产线上同一批出来的易拉罐,如今,工作服一上身,我也成了上百个易拉罐中的一个。   刚来球场的新球童第一个任务就是熟悉场地,负责带我的是巡场小李。毕业于英国埃姆伍德高尔夫学院的小李是个乐观而灵活的胖子,主要从事的是巡场和培训球童的工作。小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开着球车在场下转悠,遇到有客人打球速度较慢导致塞车的情况,就跟上去催一催,看到衣着不符合规定或是服务客人过程中出现差错的球童随时叮嘱和批评,遇到下雨天或是客人不多的时候,还会组织新球童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工作相对轻松,但收入也并不算高,只能拿到3000-4000元左右的稳定工资,因为小李的父母都在海南,所以他在这工作赚赚零花钱倒也乐得清闲。   球童休息室是除球场与宿舍之外,球童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们交流信息的集中营。球童们每天到球会之后便坐在休息室的长椅上等待出发站的安排,为了打发时间,休息室里设有可点播各种影视节目的网络电视,还有象棋跳棋等各种棋类游戏,爱做手工的女球童们会自己带来很大幅的十字绣,坐在这里一边飞针走线,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有时客人少,一天就这么坐过去了。在与球童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之中有五六个都是号称“科班出身”的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就读的院校包括南山学院、海南体校、海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职业技术学院等。   与在海外镀过金的巡场小李相比,这些专科院校毕业的同学们只能成为球会的最基层员工——球童。一听说我也是高尔夫专业毕业出来实习的,大家开始讨论起各自学校的学费问题,低则一千多一学期,高则一年过万。当然,学费不同,学校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有的学校只为学生提供有限的公用球杆,没有专门练球的场地,学打球也基本上都靠自学,有的学校收费高昂,却还要学生自费购置球杆。虽说教学条件各异,但殊途同归,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这些“科班生”持有的一致观点是:学校教的东西没用。   不可否认,专业院校讲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球场工作,培训起来也更易于上手,但在真正的从业过程中,除了需要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是智商、情商以及用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也给国内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尔夫专业提了个醒,用一味标榜“高尔夫就业缺口庞大”来达到招生目的仍是空口无凭,多为学生们提供实地操作和参与工作的机会才是正经。   球童主管杨Sir是个瘦瘦高高,戴眼镜看起来很凶的男人,见到我是林经理带来的,以打量“空降兵”的眼神上下扫了我一遍,然后说:“去拿下场装备,等下培训。”下场装备?我愣了一下,赶紧询问培训时间比我稍长些的其他新球童,原来就是刚刚发的大檐儿头盔、沙袋、雨衣和风衣,还可以加上自备水壶。下场之前,要从球童休息室门口的沙箱里往沙袋里装上适量的沙,作为修补打痕之用,沙袋中还要装有长短两种球梯、记分卡、铅笔、果岭叉、补沙用的小铁铲、擦球和球杆用的小毛巾等物品,还可以将客人的少量球放在其中以备不时之需。   下场之前,杨Sir给了我一叠A4纸打印的球童服务守则,其中首要一条写着“要对客人心存感激,因为我们是依赖客人而存在的,是客人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守则中其他内容事无巨细地包括了见到客人的问候语、清点球杆、每支球杆的角度和平均码数、在场下如何报码数和提醒障碍区、何时需要补沙等等,这些都是场下最常用的、琐碎的服务内容,看的时候很明白但一到了场下,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顾东忘西,手忙脚乱。   杨Sir表面上看起来很严肃,但实际上也是会寓教于乐的人。比如在某一洞开球,他让我递4号铁给他,在打之前,他突然提问:“知道4号铁一般可以打多少码吗?”我一惊,琢磨了一下,犹犹豫豫地答道:“170?”杨Sir故作嗔怒:“才170?那你也太瞧不起我了,怎么着也有200啊,要回去好好研究给你的功课!”   还有很多细节是服务守则中没有写明的,比如客人开球时,所有球童要在他正面的右后方,整齐地站成一排;每个球童要特别留意自己客人球的落点,选定参照物以便找球,如果有可能遗失,要提醒客人多打一个暂定球;在客人打出好球时要大声喊出“好球”以示鼓励;站在球车后方扶好后主动告知客人“OK”,动作要快,尽可能不要让客人等待;遇到下坡地势,要提醒客人开车“下坡慢行”;同组的球童之间要随时做好互相配合等等……   真正下场服务一圈,我才知道原来在打球过程中,球童所扮演的角色是随时满足打球者的各种需要,为他们解决种种后顾之忧,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多方兼顾的细心,才能让打球者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在打球上。一场球下来,球童们的疲劳程度并不亚于打球者。   贰   “妈的,我就是当10年球童也买不起这房子!”小米在休息室里翻着一本高尔夫杂志,目光停留在一页别墅的广告上,忿忿不平地骂着。小米便是那一晚为我开门的姑娘,也就是我的室友。   小米是个典型的90后,哈韩,最爱的组合是BIGBANG,没事儿成天塞着耳机听歌,英语不怎么灵光却可以一字不差地唱完好几首英文歌,只是不懂歌词讲的是什么意思。爱自拍,也常卖萌,因为长相和打扮都偏中性,以前在老家那边的酒吧打工时常被人误认为是女同性恋者,甚至还曾被“志同道合”之士搭讪过。我刚认识小米时,觉得她很酷,不笑也不爱说话,聊了几次她才渐渐打开话匣子,19岁小女孩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始渐渐显露,抽烟、喝酒、骂脏话不过是她想彰显自己已经是大人的表现罢了。   在一位老乡介绍下,小米背井离乡来到海南,不知不觉已经被培训了一个多月。球会有规定,零基础的球童起码要被培训3个月才能正式上岗,意味着这段时间她不能跟其他球童一样排班等待出发站安排出场,也就没有出场费和小费,每个月只有400块基本工资。好在球会包吃包住,又有老乡的照顾,小米的日子过得还算无忧。   新球童培训的日子枯燥而乏味,我和小米每天早上8:15从宿舍出发,搭乘通往会所的班车去上班,工作内容就是在球童休息室坐等以杨Sir为首的主管们的随时召唤,跟着练习下场服务,服务内容跟普通球童服务客人一样,报码数、递球杆、观察球落点、打完后补沙、耙平沙坑、果岭看线摆线等等,当然,在这个培训过程中,无论主管们打多少个洞,结束之后都是不用给小费的。  “我来这工作就是想为自己争口气。”又是一天疲惫的培训结束,小米坐在床上点燃一根烟,边抽边淡淡地对此时已经累瘫在床上的我说。小米的父母都在老家,一个西北地区的小县城,家里开了个小商店,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能让女儿完全不愁吃穿。   小米爱玩,不爱学习,经常跟着一班朋友抽烟喝酒到处闲晃,父母忙着顾店管不了,家里的其他长辈就把小米当成“不良少女”看待,生怕她会带坏自家孩子。尽管小米表面上不在乎,但生性敏感的她也感觉到了长辈们投来的异样眼神,为了不给爸妈丢脸,她毅然决然地决定远走他乡,自谋生路。   揣着妈妈给的3000块钱,小米只身一人来到海南,除去机票钱,只剩下1000多块傍身。“眼看要奔二的人了,不能再心安理得花家里的钱了,不但对不起我爸妈,我连自己都对不起。”小米说到这有点哽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离开家那天,我爸说‘如果你决定去外面闯荡,就别后悔。’我从小到大没吃过这种成天风吹日晒的苦,曾几次想过回家,但真的张不开这个口,感觉要是就这么出来晃一个月就回去,就跟自己往自己脸上打了一巴掌一样。后来我开始养成了习惯,无论在这边受了多少委屈,遭了多少罪,都往自己肚子里咽,不会跟爸妈抱怨一个字。我只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给自己攒够资本,风风光光地回老家去,不再让人看不起。”一个多月的培训下来,小米晒黑了不少,天资聪颖又善于观察的她已经摸清楚了每一位培训主管的习惯,谁的要求最严格、谁最注重细节、跟着谁下场最轻松、谁会教最多东西,她都了如指掌,还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这些信息。抽烟的女球童不多,年纪不大烟龄却已有四五年的小米在其中显得有些另类,但她并不在乎,因为她觉得这是属于她的生活方式,即使跟别人不一样,也要坚持做自己。   小米就像城市里的90后女孩一样,对数码产品很感兴趣,跟我挤在一张床上用我的笔记本电脑边看她已经连台词都能背下来的《爱情公寓》,边羡慕地反复抚摸着凹凸的键盘,说等将来赚了钱,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己买齐“苹果三件套”。   叁   一个老球童总结说:“在球会里,最常被客人点场的只有两种球童,一是经验丰富摆线特别准的,二是长得漂亮的。”这两者往往不可兼得,我的另一个室友小贝就属于后者,我在背地里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球场之花”。   球童的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爱美的女球童们用尽各种方法保护皮肤,大檐儿头盔、围脸巾、防晒霜等等都没办法挡住肤色变黑的趋势,天生一副白皙面庞的小贝就在一群“黑姑娘”中鹤立鸡群了。   小贝与小米一样来自西北,身上却融合了东北姑娘的泼辣与南方姑娘的柔情,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眼神纯真又透着点世故。本来就爱美的小贝深知自己在外形上的优势,特别懂得善加利用,每天上班即使冒着迟到的风险,也要把整个脸的妆容仔细画好再出门。就算是出场服务客人回来,也从未见她的妆容有一丝脱落或花掉。下班回到宿舍,她也要等到睡觉之前才把妆容卸去。其他的球童都很好奇她素颜是什么样子,与她同住一屋的我在一周时间里也不过仅见过她一次素颜,并不像一些心存嫉妒的人所猜测的那么不堪入目,只是少了几分妖艳,多了几分符合她18岁年纪的清纯。对于化妆的习惯,小贝自己是这样解读的:“曾经有人对我说,画上睫毛和眼线就会坚强不哭,因为哭了,就变成熊猫了。”   “球场之花”有着出众的美貌,也注定要背负与之相伴的嫉恨,何况是球童这样一个“阴盛阳衰”的群体,女孩之间的妒忌与矛盾更是无处不在,小贝常常成为其他球童私下里讨论的话题人物,连同屋的小米都会跟我聊起,小贝只是去出发站晃了一圈被客人偶遇,第二天就来点她出场的“光辉事迹”。有人曾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小贝有一天辞职不干了,球场起码会少一半的客人光顾”,也有些恶毒的人认定了小贝在靠脸蛋“搞副业”。   “我知道我其实服务得并不好。”小贝对自己的认识十分清晰,但这并不妨碍客人们对她的偏爱。有一次,小贝接待了一位令她至今仍印象深刻的客人。在那场球中,小贝经常看错果岭线,导致该客人输了不少钱,两人的心情都不太愉快,场面有点僵。   打到6号洞,客人让小贝跟出发台说送两瓶水过来,水送到之后,客人挥手给了来送水的球童100块小费。小贝当时就惊呆了,心想遇到这么大方的客人,却没能服务好,看来这场球打完肯定收不到多少小费了。没想到在打完之后,客人数了一卷人民币给小贝,小贝粗略一捏觉得为数不少,便跟该客人确定这小费是不是与同组球童一起的,客人明确表示“是给你一个人的”。小贝没数就直接揣在兜里,同组的球童不无嫉妒地说这一卷起码有一千,小贝也就以为是一千,没想到回到宿舍一数,足足有2000块!这位客人以前也来过球场打球,从未给过任何一位球童如此巨额的小费,小贝收的2000块也成了球场营业以来收小费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   凭借美貌赚的小费比别人多固然值得高兴,但美女也有美女的烦恼。同行的嫉恨可以不在乎,更多的麻烦还是来自客人。球童是接触客人时间最长的服务人员,场下的四五个小时都要与客人相伴,为了客人在打完球后能把评估卡投到写着“优秀”的箱子里,球童们不得不对各种难缠的客人逆来顺受。尤其是像小贝这样的漂亮球童,更是难逃被骚扰的命运,轻微一些的仅仅是言语上的调戏,更有甚者,毛手毛脚占点身体上的小便宜,面对这样的客人,球童们只能想办法在不得罪客人的情况下巧妙处理、忍受或是躲开。   高尔夫球场作为服务行业,又是以男性为主要的客户群体,部分别有用心的客人便开始对少不更事的球童们打起了小算盘。曾经有位客人专程跑到球场来点小贝出场,之后整个18洞的过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为了利用四下无人之时,与小贝认真谈包养她的问题,承诺了买车、买房等等种种优厚待遇。面对客人开出的诱惑条件,小贝不敢说一个“不”字,但也没有点头说好,毕竟若在球场上起了直接冲突,得罪了客人导致球童评估卡被投“差”,她就要被罚禁止出场一周。斟酌良久,小贝决定用沉默和“打太极”来应对。该客人以为小贝不回应就算是默认了,打完球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球场,之后,不断以要带小贝进市区购物为名给她打电话,小贝或是根本不接电话,或是直接在电话里拒绝前往。这位客人明白了小贝在球场上不予回应的真正用意之后,也就逐渐不再纠缠。   在我担任球童的这段时间里,就曾亲眼目睹小贝收到另一位客人送的礼物--一块周大福手表和一条铂金项链。见惯了男人向她抛来的垂涎目光,小贝收礼物也开始收得心安理得起来,还会跟小米两个人凑在一起研究手表盒子上的“A钻”是什么意思,上网查查值多少钱。小米跟我说,这个客人对小贝很好,当然目的还是一样,想要包养她,甚至还描绘了将来为了小贝与老婆离婚这样的“宏伟蓝图”。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何尝不会被物质上的诱惑所动摇?   小贝为此常常陷入选择上的迷茫,趁着现在年轻漂亮赶紧大捞一笔,可以少奋斗30年甚至下半辈子,这到底算不算是一条好出路呢?听小米说,小贝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接受那位客人的要求。虽说我与这两个室友相处时间不长,也是用假的身份接近她们,但在这段时间里,她们每天一口一个“姐”地叫我,我就真心拿她们当妹妹看,在听说小贝考虑去当小三的时候,我的心脏确实钝重地疼了一下。   一些年龄稍长又姿色平平的球童早已不再将“被包养”作为未来生活的一种可能,“回家嫁人”才是她们多数人的最好也是最终归宿。但是对于像小贝这样在外貌上有优势的姑娘来说,未来还会遇到无数的分岔路口,该如何选择着实是个难解的习题。   当然,我们不反对真爱。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