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业球童在高尔夫职业赛场上的背包感受
作者:maky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4-03 浏览 1

我和“老板”黄萍在18号洞果岭

2010年联通职业-职业业余配对赛为魏晓蓉做球童之后,能有机会在CLPGA北京明珠挑战赛为黄萍再做球童,我很兴奋。心想,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应该能有一个更好的表现。查了一下资料,黄萍去年在这站比赛是拿到了季军,我也希望我可以帮助她能超越这个成绩。但事与愿违,现实与梦想总是有那么一点差距。三天球童做下来,我的感觉是做好一名球童很难也很辛苦,而中国的职业球员、特别是女球员生存也很艰辛。 首日崩盘跌落冰谷 原定在24号、周二夜晚到达北京的黄萍临时有事耽误了飞机,周三下午4点半我们才在东方明珠的练习果岭正式见面,这样她没赶上当天的职业-业余配对赛,我们也失去了磨合以及试场的机会,到了正式比赛也才是第一次接触。 而周三一早,我也做了一些准备:花100块买了一个码数本,跟着几组打配对赛的球员下场为“老板”侦查球场。 我跟着黎佳韵一组走向第1洞。在果岭上,看黎佳韵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一问才知道CLPGA比赛前一日,果岭上都会划出正式比赛三天的旗杆位置。这样,就可以提前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我跟着黎佳韵他们走了五个洞,还在第3洞亲眼看着黎佳韵同组的嘉宾史虎打出一杆进洞。后来为了加快进度,我搭上了摄影师王述的车,完成了18洞的预热。 下午跟黄萍见面后,我们在练习果岭上练了1个小时的球,主要是感受果岭的速度、做一个看线、配合以及推杆节奏的演练。因为她旅途劳顿,也一直在打球,身体比较疲劳,所以早点收工休息。 周四的第一轮比赛,开局的艰难是令我始料未及的。 我们在早上八点开球。黄萍的习惯是提前1小时到球场,所以我们按计划7点钟到了球场。她先在练习场大概打了半个小时,从短杆开始、隔一号杆,打几个球热身。之后到了练习果岭,推20分钟,最后提前5分钟走到发球台。 这一次,我原打算三轮比赛都背包的。因为上一次,给魏晓蓉当球童,是拉车完成四天的比赛。这一次我希望给自己多一层挑战,背包走完三轮,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大赛职业球童的感受。但第一天还没开球就下起雨,为了不让球包被淋湿,我临时找了个推车,借了球场的球包外套,拉着包走向第1洞发球台。 前3个洞,还算顺利,黄萍打得不是很轻松,但都救到了帕。 第4洞,是本应该拿分的五杆洞,却打出了+2。她三次进沙坑,第五杆才上果岭,落在旗杆边6、7码的距离,第一推滑洞而过,第二推进洞已经是双柏忌。虽然,黄萍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她心态上难免受到影响。我也感觉气氛有些凝重,只能安慰说:没关系,后面补回来。 比赛前,我跟黄萍交流过:我帮她做球童,在技术上不可能给予什么帮助,但我希望可以让她在比赛里心情更轻松一些。她在以往的比赛中,太过于专注比赛,表情一直很严肃,脸也是紧绷的。而一轮比赛4 个多小时,谁都不可能一直绷紧神经,我建议她做到:在集中精力打出一杆之后,就可以跳出绷紧的状态,轻松一些,到了下一杆的时候,再准备全力去集中。 她对这个说法也认同,但是以前是跳出来之后不能回归专注,所以才尽量让自己一直保持严肃。 接下来,第5洞打帕,第6洞上去就是三推,一个1码多的救帕推没推进。到了第8洞又是如此,三推柏忌。前9结束,是40杆。 我想没关系,后9洞有不少机会。为了调节气氛,我就跟黄萍说:“前半场我们浪费了9个洞,后面要努力补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这话给了她一些压力,没想到一转场迎接我们的是连续的四个柏忌。 第10洞,她开球有些偏左,第二杆要越过果岭左前方很高的一排大树,她拿8号铁,杆面打开,打出了一个高抛球,球落在了果岭右侧的长草边。切杆又切短了,留下了1码多不到2码的距离,结果没能推进,吃到柏忌。 到了第11号洞,开球弹到了左侧的树上,撞到树枝后,球落在从发球台到球道之间,剪草机剪出来的短草通道上,可是距离损失了很多,刚刚过了红Tee。第二杆只好拿三号木攻,到了果岭前,第三杆切上去又是一个1码多不到2码的推杆,结果又是两推吞柏忌。 第12号洞,开球偏右,越到了球车道右侧的长草里,第二杆只能用挖起杆抛到球道上。第三杆非常好,仍然是两码不到的保帕推,又没推进。 第13洞,开球非常不错,第二杆攻上果岭,但面临一个大上坡的推杆。第一杆推短了,第二杆又是一个一码多的距离,结果三推。 这样,连续四个洞,都是不到两码的距离没有推进。因为此前我们没有太多磨合,在她推杆过程中,我没有主动参与更多的意见,只是尽量去鼓励她,“没问题的!”但也感觉到她心里面有些毛,越推越没底,一遇到2码左右的这种距离,心里就会有压力。 第16洞,再次遇到了两码距离的救帕推杆,还是没有拿下。这一轮的总成绩来到了到了+9,我的心情也随着成绩一路下跌。 直到第18洞,面对一个12、3码的上坡推杆,很复杂的线路,结果一杆推进,拿到了当天唯一的一只小鸟,艰难的一天才终于结束。 80杆的成绩,是黄萍转职业以来的单轮最差成绩。她自嘲这就像股票跌倒谷底,明天总会反弹的。 我心里也很沉重,本来是想和她一起去拿到一个好成绩,但没想到这么一个结果。整天比赛,我除了递球杆、跟她聊几句、不让她太多去想比赛之外,没能给她太多帮助。也许,因为我给她当球童,让她在心理上多少承受着一些额外的压力。这种认识,但又谈不上特别熟稔的关系,让她有一些额外的负担。所以,才会导致她的35推,包括四个三推。 比赛之后,我也跟她半开玩笑地说了不好意思。她只是说“没关系,是我身体太疲劳了,挥不动球杆。已经触底了,后面两天再努力吧!” 虽然比赛有晋级线,但是我们没考虑过不晋级,还是相信她后面比赛可以打出应有的水平。当天下午,我们午饭过后,到练习果岭重点解决推杆问题。练了两个半小时,才回酒店。 这一天状况不好,其实除了黄萍的疲劳和我们的配合等问题,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也是我之前没想到的:黄萍用的球杆并不太适合她,从1号木到推杆都应该重新订制。尤其是那只奥德赛的推杆,由于用得太久,柔性杆面被撞得起毛,也早就应该换掉了。我建议她比赛结束,应该尽快做球杆测试更新球杆。 职业球员不容易,像黄萍这样成绩还不错的球员,也没有什么赞助商,只是球具由Titleist品牌,服装由比音勒芬提供。出来打比赛,从机票、食宿都是需要自负盈亏。 触底反弹与小优带来的启示 第二轮比赛是10点半开球。我们在9点前到达球场,比前一天多留出了40分钟的准备时间。因为,我感觉第一天准备的时间并不是充裕,建议黄萍再多半个小时,把各项准备做得充裕一点。这一天,我们先去练习果岭做短切热身,又练了推杆、把身体慢慢活动开。随后再去练习场,按她原来的习惯,练了40分钟;再去练习果岭进一步巩固推杆节奏。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黄萍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对我来说,更加艰巨的一天开始了。天气晴好,我也按计划要背包走18洞。我也是非常期待这一天的成绩,心想至少要打出红字来,这也是她应有的水平。 第二轮比赛,黄萍的推杆顺畅,第2洞出现第一个柏忌,却是靠一个漂亮的两码多的推杆救到。因为这个洞的开球经历了长草、沙坑、沙坑边长草几重波折,花了四杆才上了果岭。 第5洞,遇到了第一个小鸟机会,但可惜1码半的小鸟推,因为一个比较大的侧线而浪费了。第9、10、13洞的三个小鸟,都是两码多的推杆进洞。第12洞和第16洞出现的柏忌,则是因为没能标准杆上果岭,面对3码开外的救帕推杆,没能推进很正常。 可以感觉到,黄萍这一轮球的质量高很多,推杆的信心也强很多,整轮比赛没有出现一个三推,最后是72杆。很可惜在五杆洞都没能抓到机会,第14洞面对一个2码多的小鸟机会没能拿下。 我也感觉自己与黄萍在球场上配合默契很多。她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比赛过程中都板着脸,还会跟我主动说笑聊天。走下果岭的时候,她偶尔还会蹦蹦跳跳,很轻松,感觉完全放松了。 一天结束,我也算是放下了心头大石:首先是从成绩上没有继续沉沦;再一个,前一天我们针对性的调整、练习,也收到了效果,这样更加深了彼此的信任。 前两天的比赛,我们跟日本14岁的冈村优同组。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在比赛中体现的潜质也令人惊讶。她的挥杆动作非常柔和,效果也非常好,比赛过程非常从容:打出好的成绩,打鸟不会太过分喜悦,打差了也不会太沮丧。好像成绩对她来说不是特别的在意,后来才了解到她的教练为她制定的五年计划才刚刚开始。前一周的人济挑战赛,冈村优在最后一轮还进了领先组,最终并列第三。 但她的教练谷将贵透露,在握杆、推杆的细节上,他还没有给小优做细致的纠正。可以肯定,未来得到教练更深层次指导的小优实力会更强强。 这也让我认识到,国外的青少年教育不会因为现在的成绩拔苗助长,而更重在开发球员的潜质,为未来球技的提高打好基础。假如把球员比作一个水池,他们现在做的是如何把这个水池尽可能地建大,而不是把现在小水池的水放满。而我们不少的教练是在急于让小水池的水放满。这样等球员年龄的增长以后,再去扩容水池,就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青少年时期风头很劲的选手,长大后,没能有更好成绩的原因。 这也是我在最近听到的熟悉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培养的外籍教练在不断强调的问题。 红字收场下一个约定 第三天的决赛轮,早上9点05开球。很高兴黄萍对我的信任也在增加。到了在果岭上会参考我的意见,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第1洞和第18洞两个柏忌,开局和收尾两个三推吃到柏忌。 第1洞开球偏左,第2杆有点被松树挡住。她想用5号铁,我心里想的是8号铁安全点,但没有提出来,拿了5号铁给她。结果,5号铁真的撞到了树,不过还好,球被弹回到了球道上。上果岭之后,面对3码多的保帕推没推进,三推吞下柏忌。 走下果岭的时候,我跟黄萍说:“第一轮比赛,我在1号洞递给你的是4号球,结果当天在第4洞第一次出现问题;第二轮,给你的是2号球,结果当天第2洞打第一个柏忌;今天我给你的是1号球,结果第1洞柏忌。看来你得找零号球,以后不会吃柏忌!” 黄萍很惊讶,也笑着应答,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我就接着跟她说,比赛里还是注意攻略。像刚才那一杆本来我是想建议她用8号铁的。 她奇怪:为什么? “8号铁会损失距离,但也更安全。刚才你拿5号铁撞到松树,万一撞到树后掉到左侧的水里去,就得不偿失了。” 黄萍赞同我的意见,后面也逐渐跟我商量选杆的问题。 五杆洞第4洞,是有机会抓鸟的一洞,但过去两天在这里都没打好,而且都是开球问题。走向发球台说,我就跟黄萍说得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结果,她开球还真不错,放在球道正中,距离也远。三杆上果岭,推进拿到了第一只小鸟。她这一天1号木直距离也远,铁杆上果岭率高,唯一的问题是球距离洞杯比较远,没有十拿九稳的机会。 直到第9洞,第二杆距离洞杯143码,她选在8号铁和9号铁犹豫,我看有些顶风建议用8号铁。球直冲旗杆而去,停在洞口,拿下“死”鸟。再加上第7洞,3杆洞拿到的小鸟,我们以-2杆结束前9洞的比赛。 我觉得这一天是有机会打68、69杆的,本来进展也很顺利,但第12洞错过了好机会,第13洞抓鸟,第14洞没创造好条件,到了三杆洞第15洞,黄萍4号铁开球没上果岭,受到长草影响,第2杆切短了,最后又吃到柏忌。 最后的机会在第18洞的五杆洞,可没想到第3杆上果岭时,打过了旗杆14、5码远,面对一个下坡推,她推的线路很好,但是力道太大,冲出去四五码,又是三推柏忌。 最后三轮+7杆(80-72-71),并列16名。因为第一天的“失常”成绩,没能实现我的目标。 这次的经历之后,我也感触很深,要想做好一个球童,各方面的素质都需要提高。不能随便给球员做球童就能做好的,即便平时是不错的朋友,到了赛场上也需要磨合沟通。如果没有配合好,反而会加重球员的负担。对职业选手来说,如果有一个固定合作的球童,配合默契,在赛场上也会帮到他更多。当然,这样的条件不是每一个职业选手都能具备的。 三天来,我也把自己这些年,在国内外赛场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在球场上的准备、攻略跟黄萍分享。黄萍也说这次虽然成绩不好,但也很有收获。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点安慰。 有了这次配合的基础,我们也约定:以后有机会要再合作一次,给彼此一个证明的机会。 其实,在这三天比赛里,还听到了一些球员的故事,有业余球员的父亲给女儿做球童,站在、蹲在同组球员的推击线上,屡次影响了同组球员的击球。有一组球员,其中的两位打球速度很慢,裁判在第2轮比赛里跟了这一组18洞,但是却没有提出警告和罚杆,这对其余的球员来说也不够公平。 作者:赖贺斌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