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本科生 待遇同农民工相近(下)
针对“贵族运动”高价培养的学生们,在这个球场的工资能否达到4000元以上?“不现实。如果以大学生为主,每个月发工资就要一百多万元,整个球场的营业额也未必这么多!”这位副总算账后表示,在管理领域,高尔夫球场找人看中实际经验和人脉,有五年、十年以上经验的,工资也就四五千元。“这个行业,只是看上去光鲜而已。”
还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某高尔夫学院招生时说,学生接受培训后可直接到一家庄园高尔夫球场担任高级商务助理。一年学费19800元。学生成为高级商务助理后,月工资6000元至12000元不等。有人在这儿交钱学了一年后发现,所谓“高级商务助理”,其实就是“A级球童”。
但高尔夫教育的光环依然吸引了不少学子,以至有些教育机构开始“挂羊头卖狗肉”谋取不义之财。
一家在网上大作广告的教育机构,列出了高尔夫专业三个方向的详细培养计划,并称有名师教导。但当中国青年报记者询问该机构高尔夫教育的具体情况时,几个招生老师都推说不了解,最后一位老师说:“我们这儿根本没开课,主要是教健身的,挂个高尔夫的牌子,比较吸引人。”
高尔夫教育教什么
中国农业大学绿色环境中心主任胡林教授介绍,中国的高尔夫教育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高尔夫教育的专业分工逐渐清晰起来。2001年,在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组织的一个高尔夫教育研讨会上,他曾提出高尔夫教育应分为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高尔夫运动技能,就是教如何打好球。此类培训从国内引进高尔夫运动开始就有。
第二个方向是高尔夫经营管理,包括商业管理、产业运作等,与经济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比较接近。
第三个方向是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场地养护。
第四个方向是特定的服务技能的培训,比如球童培训。
胡林表示,上述四个专业各自的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完全不同。只有进行专业区分,才能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胡林就其熟悉的“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场地养护”方向介绍了三种相对正规的办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尽管教育部没有“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场地养护”方面的专业设置,但在农林类的大学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已有的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中有所涉及,如园林设计、园艺学、草坪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植物营养学、农田水利学等,这些传统学科中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交叉内容可以成为“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场地养护”专业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国际合作模式。以农大为例,该校就有与英国苏格兰爱姆伍德学院联合开展的“圣安德鲁斯国际高尔夫球场场地管理专业发展证书”PDA教育项目。
第三种是以高尔夫为专业方向发展的模式。比如国内有几个学校有“草业学科”方向,侧重于草坪或高尔夫方向。未来也可能在教育部的专业设置中,直接设立“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草坪养护”类专业。
大学不是培训班
花费较高学费和四年时间,以高尔夫教育为专业方向的年轻人可能发现,走出大学后,他们和高尔夫球场难以“对口”,这是否意味着浪费?
在张雅琴教授看来,进入球会并不是该院毕业生唯一“专业对口”的方式,这些年,深大高尔夫学院就业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有在赛事、球会管理上成就斐然的,还有从事高尔夫器具的。还有一些学生深受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欢迎。
“因为在这一体现身份、尊贵、时尚的运动场上,出现的多是企业精英、政要和社会各类明星。银行和保险瞄准这类消费群体,很多促销活动、业务推销和高尔夫嫁接。熟悉懂得高尔夫的专业管理人才由此倍受欢迎。”张雅琴说。
然而,在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看来,大学开设学科应该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不至于实际和功利到社会要什么就设什么专业。应该适当地放宽口径,有些科目可设置为选修课。“大学不能变成培训班,不能变成特殊人才培训培养的地点。否则有些专业说起来很好,到社会上不受欢迎,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