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尔夫球童不为人知的隐秘事
作者:happy2010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6-11-08 浏览 77

  一般高尔夫球童的概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服务职业球员,并按照一定比例获取奖金报酬的群体,也称职业球童,比如老虎伍兹与亚当·斯科特的前球童威廉姆斯。另一类则是以球场为依托,为打球者提供相应服务的群体。   事实上,在中国,球童一直以来都被定位为球场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范畴包括擦杆、选杆、递杆,看线、报数、找球,亦或是陪闹、陪聊、陪笑。我们暂且不讨论从工作属性角度出发,这种现状是否实现了企业人力成本与员工自身价值的最优化。我们只讲讲身边真实发生的、与球童相关的小故事。 语言暴力   球场暴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2012年发生在北京大宗球会的打球童事件一度引起全行业的震怒与关注。不少球会近些年也出台相关规定,对于动手殴打球童的客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各地球场跨市甚至跨区域形成“战略同盟”,让肇事者“一地猖狂、多地封杀。”   这绝对无可厚非,甚至值得全行业推崇。然而,打人者毕竟是少数,笔者在走访全国近百家高尔夫球会、并与球童深入交流后发现,对于球童这个“弱势群体”来说,语言暴力才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深圳某球会的球童表示,被客人骂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挨骂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找不到球、有的是因为“顶嘴”、更奇葩的原因是“看着不顺眼”。一位曾在杭州某球场工作的球童向笔者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那位客人经常点号的球童休息,球会安排我来为他服务,他看我第一眼的眼神就很奇怪,就是不屑一顾的表情,我觉得整场我都在尽心尽力做好好服务,但还是被骂了很多次,后来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很不开心。” 看菜下饭   当然,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的球童都单纯到为琐碎之事耿耿于怀。既然有无理难缠的客人,必然催生出八面玲珑的球童。他们懂得看菜下饭,碰到软柿子,那懒偷的天衣无缝、遇到狠角色,也能伺候的服服帖帖。   深圳的一位球友曹先生告诉笔者,曾服务他的一位球童就是个油嘴滑舌、看菜下饭的高手。“我和朋友经常去那个球场打球,球童都是随机安排的,因为我们打完球就会在球场附近的酒店吃饭,经常也会带上服务我们的球童。有一次去打球,服务我们的球童热情的有点过头,一口一个曹大哥,打球过程中的服务也确实不错,到14号洞的时候,我跟朋友聊天说起今晚有事要先回广州,不会一起吃饭了,从那个洞起,球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爱搭不理的,也一直板着脸,我们也没在意,以为她身体不舒服,后来还是听其他球童无意说起才明白原委。”   东莞某球会生意火爆,即使平日也常常人满为患。诚恳些的球童每天轮轴转,忙的累成狗,而常去打球的客人也有抱怨,遇到球童中的“老油条”真是郁闷的浑身发抖。张小姐讲述了她的经历:“一次打球遇到一对二,就是一个球童服务我和我的朋友,原本我想着球童是个女孩子,大热天也不想让她太累,谁想到她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我只管一个人,另一个爱咋咋地’的架势,我不开口她也不主动做任何事,打完比赛还想要双份小费。” 疯狂的小费   尽管中国少数球场规定球童不允许私自收取小费,但那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球童而言,小费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正因为如此,围绕小费而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也就日益凸显。   小费究竟给多少合适?没有标准答案。既然没有,有人给的多、就有人给的少。云南某球会球童小李坦言,自己平均每月收入五六千元,其中大半来自小费。她所遇到的大多是些“中规中矩”的客人,每场给100。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时候一场收过2000。不过这样的机会一年也遇不到几次。   山东某球会球童小张总觉得自己很倒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球会常接待来自其他国家的客人。“总体来说我感觉有些国家的客人很抠门,给小费都是50,有时候他们是鸡蛋里挑骨头,硬说我们服务不好,最后只给三四十块人民币,还说这次就不投诉我了,我真是欲哭无泪。”   相比小张,另一位云南某球会的球童就“幸运”的多。“我亲眼见证过我的三位客人打一杆进洞,他们都很高兴,那几场的小费也特别高,最多的一个给了我5000元,一路上还给球会的很多员工发红包。”5000元算不算最多的小费?当然不算。一位上海某球会的球童曾告诉笔者,她服务过的一个客人,因为**赢钱且赌注较大,曾一场给过她三万元现金。   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并不完善,一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有些球童的待遇并不一样,他们可能会遭受暴力,但也可能收到万元的小费,希望未来球童的发展会更好,高尔夫运动的机制也会更加完善。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